咨询热线
15201503266,15201603266,全国热线:400-008-2003
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情况下市民食物安全供给,重庆市科技局组织重庆大学、西南大学、市农科院、市中药院等高校院所的有关专家,就日常鲜活及易腐食材的采购、家庭安全贮藏、厨房合理加工、餐桌合理消费等相关知识进行介绍,供广大市民参考使用,以有效减少食材浪费、确保食品安全。
此文由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
邓丽莉 曾凯芳 提供
与平时相比,新冠肺炎疫情下,很多家庭一次性购买水果的量会增加,由于苹果的贮藏性比较好,又是周年供应市场的主要果品,因此苹果会作为很多家庭优选购买的水果之一。那么你知道如何对购买的苹果进行保鲜吗?下面我们就对苹果家庭保鲜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。
答:选购苹果时除了注重果实外观的新鲜饱满以外,还要注意尽量挑选没有磕碰伤的果实。
这是因为一方面磕碰位置的果肉容易褐变,并会影响其口感和风味,另一方面,磕碰位置更容易发生腐烂。
答:苹果购买后先放进冰箱冷藏室,一天后再装到保鲜袋中继续在冷藏室保存,这样可延长苹果保鲜期,也能减少包装袋内出现凝水。但苹果放在室温下几天,对食用品质影响不会很大。短期内可食用完的情况下,可以将苹果放到室内,节约冰箱空间。
冰箱中如果有专门用于水果蔬菜保鲜的保鲜室,可以将其温度调低至0-2℃用于苹果保鲜,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果蔬适合在此温度下贮藏。
还要注意:家庭冰箱贴壁位置温度不稳定,建议存放果实时不要贴壁放置。
答:整箱买回的苹果要先打开检查,挑除坏果,然后装在塑料保鲜袋中再装箱放在阴凉处,经常检查,有坏果长霉果要及时剔除。
贮藏时间较长的苹果,食用时打开包装先散散味再食用,这样风味会更纯正一些。
答:苹果在贮藏过程中会出现脆性下降现象,苹果的脆性下降与果实中果胶物质和水分变化有很大关系。
新鲜采摘的苹果,原果胶含量比较高,果实硬度高,果肉脆;随着后熟进程的进行,果实中原果胶向可溶性果胶、果胶酸转变,果实随之变软;苹果贮藏过程中的失水也是导致果实不脆的原因之一。
答:苹果发霉主要是由扩展青霉引起的。青霉病腐烂一般从果面伤口处发生,先局部表现为黄白色软腐,果面下陷,后呈圆锥状向果心扩展。
在空气潮湿时,病斑表面长出青绿色霉状物,腐烂果有特殊霉味。
除了可见的明显的腐烂症状外,青霉菌污染过程会在果实中产生展青霉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,该毒素除了在腐烂位置产生外,也会向周围健康组织扩散。研究表明,在距离病变组织周围3 cm的果肉中,仍能检测到毒素,因此,简单的切除腐烂部位,并不能有效清除可能潜在的毒素问题,不建议食用。
答:消费者经常发现很多苹果在切割(去皮、切分或咬食)以后,果肉会迅速变褐,这主要是由于切割打破了果实原有的细胞分区,使果肉里面的酚类物质和多酚氧化酶等酚酶接触,在O2作用下酚类物质被氧化产生醌类物质,并进一步聚合成为黑褐色物质而产生的。
家庭条件下,减少空气接触和冰箱低温贮藏都是有效延缓褐变的方法。如苹果去皮或切分后立即浸在冷开水、糖水或淡盐水中,可以使之与空气隔绝;将切分后的果实置于保鲜袋或保鲜膜中裹紧,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氧气接触;切分后可立即放回冰箱一段时间,即可抑制苹果褐变,又可提升苹果脆甜冰爽的口感!
但对于鲜食苹果,建议消费者根据食用量切分,最好随切随吃。如果采用浸泡和保鲜袋包装,要注意水和袋子的卫生问题。另外,切分以后的果实很容易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污染。因此,切分以后的果实,即使放在冰箱中也应尽快食用。
答:不是。有些外表完好的苹果,切开后,果心呈现不同程度的褐变,这并不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,而是主要由苹果果实贮藏过程中环境中二氧化碳(CO2)浓度较高造成的高CO2伤害引起的。
气调贮藏中气体成分控制不当、贮藏库房/薄膜账中通风换气不良、或者包装不当等可能造成果实周围微环境CO2浓度升高,从而造成高CO2伤害,引起果心褐变。除此以外,果实采收成熟度较高、采后处理不当或者贮藏温度较高也会造成苹果果心褐变。
答:苹果果实发育中后期,由于受光照、昼夜温差、水肥及土壤等环境影响,果实中的钙、硼、氮等矿质元素含量间的平衡被打破,造成山梨糖醇等糖分在果实中心部位积累,果心部分吃起来比其他部位要甜,看上去也像糖化一般,因此称为“糖心”。
“糖心”苹果不耐贮藏,长期存放后果心会褐变腐烂,果肉还容易发面,丧失口感,要尽量低温保存。
来源:重庆科技特派员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本文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,如有问题欢迎拨打电话15201602399或咨询微信公众号!更多资讯请登录:www.foodtest.cn
长按识别二维码
获得更多精彩内容
我单位为食品企业审核食品标签、办理生产许可、企标备案、定制各类培训,欢迎拨打电话15201602399或咨询微信公众号!在微信搜索“食品安全与管理服务”关注本公众号,并可在“进入公众号”页面选择将本公众号置顶。
↓↓↓点击阅读原文,更多精彩内容